QQ邮箱

再设计
成果概览
全新设计的 QQ 邮箱手机端是一款为「新邮件人群」打造的,易上手高效率的邮件预处理平台。
新邮件人群
发件预览
多账户标签
会话式
邮件线
预处理
易上手
高效率
用户
场景
主要人群
次要人群

初入职场的白领人群

学生时代鲜有接触邮件 - 需要撰写帮助
在大型或涉外企业工作 - 多语言
日常工作涉及邮件往来 - 直入主题,层级少

其他使用邮件的人群

需要正式的沟通场合
需要对重要信息可追溯易管理
需要灵活的附件与格式

初入大学的学生人群

只用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 - 了解邮件系统
需要给教授发邮件/留学生 - 专业信息 / 多语言
学校重要通知通过邮件发送 - 信息归类

其他人群
连接人与人
个性化
功能丰富
通信与社交
任务为中心
解决问题
流程统一
工具
在腾讯的产品线划分中,QQ 邮箱被划在了工具一类[5],而非微信、QQ 所在的通讯与社交。这也就意味着这款产品,作为一个合格的工具,应当牺牲一部分功能的多样性,以保证最主要功能的高效完成。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学习门槛,帮助用户简单快速地上手并完成工作。
目标用户
在即时通讯网络和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为什么效率更低的邮件形式仍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其直接继承于上世纪人们收发信件的习惯外,相比对话框,它更符合正式沟通场合的需要、对重要信息能更好地管理与追溯、格式与附件更加多样。
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发展高度重合、英文地址难以记忆等原因,中国人使用邮件的比例一直很低。但是因为学术交流(学生群体)、商务交流(办公群体)、对外交流(涉外群体)的需要,我们仍然大量使用着邮件。
我们把正开始将邮件作为主要交流工具的群体定义为新邮件人群。在此之前,他们几乎只使用微信、QQ 等即时通讯应用。初入大学或职场,平均年龄20-30岁,正好是目前 QQ 邮箱的主要用户年龄层。同时他们有一个中等强度的使用需求:一方面邮件往来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像教授、经理等有着极高的使用强度。
账号基础 / 继续使用腾讯产品的主动性
成为专家用户过程中的迷茫性
竟然还有人用邮箱?!
竟然还有中国人用邮箱?!
新邮件人群
微信与 QQ 的使用习惯
初入大学 / 职场
针对性设计易适用于更多用户群体的广泛性
中等强度的使用需求
场合正式
学术交流
重要信息
管理追溯
商务交流
附件
格式多样
对外交流
教授怎么还不回我?好紧张。。。
cc 还有 bcc 是什么鬼?
上次发的考试答案怎么找不到了?
怎么全是垃圾邮件!又害怕错过有用的。
给客户发信用成个人邮箱了,怎么办?急
如何对 QQ 邮箱应用进行再定位,定义准确的目标人群,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如何将解决方案可视化体现在收件箱、读邮件、写邮件三个页面?
1. 邮箱应用是传统的红海市场,几乎所有大众、小众需求都已经被林林总总的应用[1] 满足。
2. 邮件用户优先选择设备自带应用以及邮箱账户默认应用
[2],导致先天性缺失一部分用户。

1. QQ 邮箱账户 @qq.com 凭借 QQ 本身的国民级普及度以及在中国市场多年发展,拥有
    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3]。广大的微信与 QQ 用户都是潜在用户,抓住其需求便可快速转化。
2. 技术上 QQ 邮箱客户端有着良好的口碑
[4],以不丢信、可追溯时间长著称。

项目分解
问题
挑战
优势
由于输入效率、屏幕大小等诸多因素,用户使用手机端邮件习惯和电脑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像是随时可获取的减轻桌面工作的小工具。
邮件本身就具有重要、延时、正式的特点,因此针对这一类信息,应当相比及时讯息更注重反复提醒与可追溯功能。
重要信息
预处理
QQ邮箱手机端
桌面邮件客户端
场景
重要信息 的 预处理平台
手机端邮件应用的本质
有序
简单
快速
可追溯
初步
复杂
延时
完成
流程图
超过80%的邮件用户拥有3个或以上邮件帐户[6],通过对多个账户管理并高效切换让收件箱变得整洁。
智能提供编写模版与建议,帮助「新邮件人群」快速上手邮件写作。
通过聚合同主题邮件为「邮件线」的形式帮助用户追溯同一主题下邮件。为用户提供相关邮件选项,方便快速联系过往邮件。
尽可能减少功能与隐藏菜单层级,避免出现可以留到桌面端的功能,让「新邮件人群」轻松上手,也提高操作效率。
提供回复并加入提醒事项的功能,帮助快速简单回复后可稍后进一步关注。
快速搜索并找到过往邮件与附件。
减少阅读界面元素,方便掌握邮件大致内容。
对新邮件快速分类、标记以供之后在桌面端处理。对旧邮件快速追溯。
提供预览功能 - 以收信人视角辅助「新邮件人群」检查邮件编写。
以碎片化、短时间、抓框架阅读类型为主,应方便加入代办与提醒事项以供之后处理。
有序
快速
可追溯
简单
初步
可追溯
简单
快速
简单
初步
始终位于同一位置 - 屏幕顶部的账户标签栏,方便用户快速在不同账户之间切换。同时驻留在读邮件、写邮件界面,帮助用户实时确认所使用账户。
多账户标签
结合「新邮件人群」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背景,使用类似于对话框的形式聚合同主题邮件,方便追溯同一主题邮件,提高效率并降低学习成本。
会话式邮件线
以收件人角度预览邮件,方便「新邮件人群」确保发件人、抄送人、邮件内容、落款等信息准确。
发件预览
设计点导出
收件箱
读邮件
写邮件
细分场景
预处理
信息分类
为多账户优化
信息整理
为搜寻同类信息优化
尽量减少层级
能批量解决便批量解决
简化的 UI 寓教于用的操作
舍弃没有围绕主要任务的功能
为预处理设计
舍弃专家功能
有序
可追溯
快速
简单
初步
设计
账户标签
邮件信息
工具栏
可视化联系人
垃圾邮件
待办邮件
加粗的发件人以及头像圆框示意未读邮件
自动省去邮件抬头的三行预览
方便用户直接在收件箱中预览并
预处理邮件
与传统的左滑呼出不同,阵列化的左滑菜单通过对次要信息的折叠达到为选项腾出空间的目的
使得呼出后依然易于预览并直接预处理
示意收件账户
没有直接快速回复的操作
“有所不为”是为了避免用户过分追求高效
而错过整个邮件中重要的内容
醒目地示意带附件的邮件
方便追溯过往邮件中含重要信息的
附件
通过顶部账户标签栏,帮助用户于同一层级中快速在多个账户之间跳转,方便拥有多个账户的人群方便有序地管理不同账户的邮件。点亮不同的标签,即可将收件箱变为不同组合的账户的信息合集,不用再在各层之间来回跳转。
结合手机邮箱用户对于邮件预处理的场景特点,将左滑菜单设置为阵列式 - 通过主题和内容概览即可掌握邮件需要的处理目标(加入待办提醒、删除、或进入回复)并在该层级快速地批量化地预处理。
快体会一秒5连击的快感吧!
收件箱
保留当前账户标签
成功设置提醒
与即时通讯软件相同
时间线自上往下展开
易于理解
本次读邮件页面的再设计重点是前文提及的邮件线模式 - 当同一主题有多个邮件时,邮箱会自动聚合这类邮件。同时结合「新邮件人群」熟悉即时通讯类软件的特点,与目前大多数邮件线实现方式不同的是,邮件以“类似”对话框的形式进行了偏移,方便用户理解以及更快地分清时间先后顺序。
读邮件
写邮件
结合预处理场景对格式要求不高、以“快信”、短邮件为主的特点,将所有格式调整菜单进行折叠,以保证整个界面高度专注与简洁。
结合「新邮件人群」对邮件使用尚待学习的特点,在发送邮件时提供收件人视角的邮件样式,并使用简单的本地机器学习标出可能的错别字、隐私问题,或落款缺失等的格式问题。帮助最后一次检查确认。
顶部发件人选择延续其他页面的交互形式 - 账户标签。除开邮件发件人、收件人、抄送/密送、主题,以及发送键外,整体界面与写字板别无二致,尽可能的吧移动端快速编写的过程简单化。
谢谢阅读

1. [除了 Mailbox,还有这么多优秀的邮件 App 供你选择 | 专题 - 少数派](https://sspai.com/post/32229)
2. [邮箱产品未来还有哪些突破口?](https://www.pmcaff.com/discuss/index/1000000000165715/?newwindow=1)
3. [网易邮箱VS腾讯邮箱竞品分析 - 简书](https://www.jianshu.com/p/4bfc1dc0cac9)
4. [邮箱服务 - QQ 邮箱](https://service.mail.qq.com/cgi-bin/help?subtype=1&id=47&no=387)
5. [腾讯 - 业务](https://www.tencent.com/zh-cn/business.html)
6. [你一共有几个邮箱账户?分别用的是哪几家公司的服务?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09287)